市場專員微信pspsky 357201460
近期,跨境電商圈廣泛流傳美國海關對中國商品的查驗率已從常規的5%驟增至70%,重點打擊**“低報貨值”和“混裝避稅”等違規行為。這一政策變化對物流時效造成嚴重影響,查驗范圍涵蓋貨值申報、FDA合規性、侵權問題及進口商資質等多個方面,其中紡織品、家居用品等類別成為重點檢查對象。面對這一趨勢,貨代企業需加強“貨值-單證-資質”三位一體的合規審查機制**,以減少風險,穩住成本與時效。
從美國海關的實際操作能力來看,2025年1月,亞洲至美國的海運集裝箱運輸量約為184萬個,其中中國占比約60%,即110萬個集裝箱。若查驗率真的高達70%,則意味著77萬個集裝箱需要接受檢查,相當于每周19.25萬個、每天3.85萬個。
然而,美國海關邊境保護局(CBP)當前的人員與資源顯然難以支撐如此高的查驗量。根據官方數據,美國海關目前約有6萬名工作人員,需要覆蓋300多個入境口岸,并同時處理大量日常通關事務。再加上查驗需占用大量場地,按每天查驗3.85萬個集裝箱計算,至少需要56.21萬平方米的存放空間,相當于80.3個足球場,這無疑會加劇港口的擁堵狀況。
自2025年1月11日起,CBP對同一收件人在不同渠道購買且同一天內送達或申報進口的貨物,若總價值超過800美元,將實施更嚴格的審查程序。此外,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PSC)**也加大了對相關品類的合規性檢查,進一步提高了跨境電商的通關難度。
面對美國海關的嚴查形勢,跨境商家及貨代企業需提前做好以下措施:
在全球貿易環境日益復雜的背景下,合規運營將成為跨境電商的核心競爭力,提前布局才能穩健應對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