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業是永遠不會枯燥無味的,這是一個十分有魅力的行業,在這里,地緣政治和經濟實力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今年航運業有哪些大事兒?
毫無疑問,今年最大的新聞,也是完全改變行業發展態勢的事件,就是俄烏沖突以及隨后對全球海上能源運輸的重塑。
還有熱度一直很高的集裝箱市場,雖然班輪公司今年仍有望打破記錄,實現超過2000億美元的年總利潤,但市場運價下行已經不可逆轉了,拆船市場也日漸活躍。
此外,歐盟將航運納入歐盟的排放交易計劃,并制定FuelEU海事法規、安特衛普油輪巨頭Euronav的控制權之戰、MSC超過馬士基成為班輪公司排名中的老大……
但是有一些更微妙,而且可以說是對船東階層的命運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關于中國的一舉一動。
2022年的大部分時間都類似于2001年,當時全球航運業正熱切地關注著中國加入WTO的倒計時。在隨后的幾年里,中國經濟爆炸性增長,航運業獲得了驚人的利潤。事實上,在21世紀,對于航運業的命運而言,沒有哪個國家比中國更重要。中國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城市化步伐,而且愿意承擔世界工廠的重任,再加上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所有這些都創造了激烈的海上貿易,中國也成為了世界經濟的領頭羊。想一想,從本世紀初到去年,以GDP計算,中國經濟增長了14倍多,其規模和速度難以想象,也是我們再也看不到的。而問題是,航運業今年不得不湊合著過日子,因為在本月前,中國一直執行比較嚴格的防疫政策,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其工業生產,也帶來了一些供應鏈問題,GDP增長也將是本世紀以來最慢的一年。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情況下,航運業還能很蓬勃。ClarkSea指數是評估航運業整體健康狀況的晴雨表,目前為每天34133美元,是2010年的兩倍多;今年迄今為止平均為每天37600美元,同比增長32%,這在很大程度上與俄烏戰爭帶來的混亂和低效率有關系。另一個有助于支撐今年航運市場的因素是印度和東南亞的強勁經濟增長,這些地方的電廠、鋼廠和工廠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刺激了新的海上貿易。雖然其產量遠不及中國,但也成為了近年備受關注的主題之一了。從明年第二季度開始,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經濟活動將大舉反彈,我們有望將見證干散貨船和油輪收益的大幅飆升。
原文轉載于:公眾號:信德海事